四川稻城皮洛遺址發(fā)現手斧、薄刃斧等
這是四川稻城皮洛遺址一個正在發(fā)掘的探坑(9月12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謝佼 攝
9月27日,隨著國家文物局“考古中國”進展發(fā)布,人們對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的皮洛遺址有了更多了解。
稻城縣城外兩公里處的皮洛階地,海拔近3800米,位于金沙江二級支流傍河旁,三面環(huán)水,一面靠山。遠方是古冰川漂礫的遺留,近處為青草覆蓋,溪流蜿蜒而下沖蝕出溝壑。層云飄過,牛羊低首吃草。
科研人員在100萬平方米遺址范圍中試掘200平方米,發(fā)現了多個人類活動剖面和用火、打制石器的遺跡,發(fā)現石制品近萬件,其中有大量精美手斧、薄刃斧等研究樣品。
手斧最早發(fā)現于法國,雙面打制、左右對稱,又稱阿舍利遺存,其器形規(guī)整,工藝精湛。近年來,廣西百色、湖北鄖縣(現鄖陽區(qū))與丹江口、陜西漢中與洛南、山西丁村等地區(qū)先后發(fā)現阿舍利文化遺存。
近年來,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、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、蘭州大學、四川大學等科研機構在青藏高原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,早期人類征服高海拔極端環(huán)境的歷史過程成了研究熱點。
鄭喆軒出生于1988年,畢業(yè)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。2019年,在國家文物局“考古中國”規(guī)劃指導下和四川省文物局支持下,鄭喆軒在四川省甘孜州新發(fā)現的24處海拔3000米以上的舊石器地點,采集手斧、礫石石器等百余件。“高原上考古調查要等雪化了、草未長,上半年只有四五月份能調查?!薄皫状斡龅焦吕?,狼也懵,我也懵?!遍L期撲在野外的鄭喆軒說,妻子懷寶寶,他只能用電話逗愛人開心。
中國舊石器考古專業(yè)委員會組織9名知名專家論證認為,稻城皮洛遺址揭露出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以來連續(xù)的地層堆積和文化層位,不晚于距今13萬年,保留了“礫石石器組合-阿舍利技術體系-石片石器體系”的舊石器時代文化發(fā)展過程。稻城皮洛遺址的空間位置同樣重要,它填補了關鍵空白區(qū)和缺環(huán),對于認識遠古人群遷徙和文化傳播交流具有特殊價值意義。
這是在四川稻城皮洛遺址發(fā)現的手斧(9月12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謝佼 攝
這是四川稻城皮洛遺址現場發(fā)掘出的剖面(9月12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謝佼 攝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-
2019年四川省甘孜州新發(fā)現24個舊石器時代地點
2019年四川甘孜新發(fā)現24個舊石器時代地點,填補了川西北高原長期無明確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空白。[詳細] -
四川爐霍發(fā)現疑似距今10余萬年的手斧
記者11月25日從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委宣傳部獲悉,該縣斯木鎮(zhèn)俄米村境內發(fā)現疑似距今10余萬年的打制石器——手斧。[詳細] -
四川省白玉縣境內首次發(fā)現一處吐蕃時期摩崖石刻
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長羅文華一行,日前對四川白玉縣境的歷史遺跡、寺廟壁畫、雕塑和寺藏文物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考察鑒定,首次發(fā)現吐蕃時期的一處摩崖石刻。[詳細]